3月21日是第10个国际森林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天然的过滤器,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日前,《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发布,我国2021年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
联合国秘书长寄语:健康的森林对人类和地球至关重要
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宣布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以庆祝和提高公众对所有类型森林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国家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举办与森林和树木相关活动。
今天是第10个国际森林日,今年的主题是“森林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官网发表寄语,呼吁“让我们再次承诺以健康的森林促进更健康的生计”。
古特雷斯表示:“现在该在实地采取切实、可信的行动了。这意味着结束危及我们森林的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意味着向有需要的国家和人民提供可持续森林管理方面的支持。”
我国国土绿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国土绿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生态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减缓全球森林面积缩减趋势、推进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75.6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湿地保护率达到52%,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持续增加林草碳汇,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行动之一,也是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内容。森林被称为“最重要的吸碳器”。据测算,森林每增加1立方米蓄积量,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用1立方米木材替代等量的混凝土,可减少0.8吨二氧化碳排放。
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版权所有 平顶山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