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标准库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

发布日期:2022-05-25 浏览次数: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

 

 

 

学科门类:工科

专业大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代码:082504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制定:环境生态工程教研室

审核: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审定:

批准:

 

201812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学制、授予学位

专业代码:082504                  专业名称:环境生态工程

修业年限:3 - 7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制:4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掌握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工矿企业以及环境生态保护部门从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检测等工作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毕业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达到下列目标。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等工艺过程与单元设备的操作、模拟及优化;掌握环境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及优化。

3. 具有创新精神和对污染物防治及检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4. 具有利用生态文明视野分析生态环境建设对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环境管理的能力。

5.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良好的团队协作、终身学习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行业及职业类型

1. 主要行业及职业类型:

在污染物防治、环境检测领域从事技术管理、工艺设计、设备操作控制及维护等工作。

2. 相关行业及职业类型:

在环境生态管理、清洁生产领域从事环保咨询、生态设计、生产审核等相关工作。

四、毕业要求

1. 思想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爱国敬业。

1.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

1.2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具有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2.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生态工程实际问题。

2.1 结合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知识,能够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运用到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表述之中;

2.2 能够运用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

2.3 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进行表达与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2.4 较好地掌握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用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3.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分析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1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和化学知识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问题进行识别、表达;

3.2 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物质分析与计算能力,研究生物间、环境因子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联系及协同演变机理;

3.3 具备熟练的文献检索分析能力,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条件假设、知识表达。

4.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污染物防治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1 能够针对复杂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设计有效解决方案;

4.2 能够针对农牧、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设计、开发和选择适用于该过程所涉及的污染物分离、处理、排放等设备或工艺流程,正确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降低环境危害,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4.3 能够在污染物防治的系统、设备或工艺流程设计中,运用先进生产、控制、分析检测等技术,体现创新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5. 研究:能够基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实践活动中涉及的污染物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5.1 能够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物的产生、降解和排放过程中系统、设备或工艺进行实验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5.2 能够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基础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5.3 能够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物检测试验进行设备安装、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实际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1 熟悉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相关工程计算软件、工程设计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能够恰当地选择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

6.2 能够针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相关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适宜的工程设计工具、工程分析工具、信息加工与处理技术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3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了解生态学、环境科学相关的图书、期刊、专利等数据库及使用方法。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生态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工程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1 了解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7.2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工程实践活动的始终;

7.3 能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制定工程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整体考虑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民众、法律、文化的影响。

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生态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1 了解环境保护、管理、规划、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8.2 具有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树立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生态工程实践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 思想素质与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污染物防治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社会责任感,明确个人在历史、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9.2 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3 理解环保工程师的责任、职业性质、职业道德与规范,在污染物防治工艺设计、环境管理、咨询与培训等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

10.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1 能够了解不同学科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与个体、合作与分工的含义;

10.2 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发挥作用。

11. 沟通:能够就环境生态工程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1 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1.2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2. 项目管理: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应用于污染物防治过程;

12.2 理解并掌握工程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应用于污染物防治过程的经济分析。

13.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环境生态工程的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13.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3.2 依托现代信息工具和资源自我充实,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专业能力实现矩阵

1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毕业要求1

Ö

Ö

毕业要求2

Ö

Ö

毕业要求3

Ö

Ö

Ö

Ö

毕业要求4

Ö

Ö

Ö

毕业要求5

Ö

Ö

Ö

毕业要求6

Ö

Ö

Ö

毕业要求7

Ö

Ö

Ö

Ö

毕业要求8

Ö

Ö

Ö

毕业要求9

Ö

Ö

Ö

毕业要求10

Ö

毕业要求11

Ö

Ö

毕业要求12

Ö

Ö

Ö

毕业要求13

Ö

Ö

Ö


 

表2 专业能力矩阵

序号

课程(教学环节)名称

课程模块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13

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Ö

Ö

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Ö

Ö

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Ö

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Ö

Ö

Ö

Ö

05

形势与政策

Ö

Ö

Ö

06

思政课社会实践

Ö

Ö

Ö

07

军事理论

Ö

Ö

08

军事训练

Ö

Ö

09

大学体育

Ö

Ö

Ö

Ö

10

健康教育

Ö

Ö

Ö

11

大学英语

Ö

Ö

Ö

Ö

12

大学计算机基础

Ö

Ö

Ö

Ö

13

程序设计基础

Ö

Ö

Ö

Ö

1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Ö

Ö

Ö

Ö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Ö

Ö

Ö

Ö

Ö

16

大学生就业发展指导

Ö

Ö

Ö

Ö

Ö

17

高等数学

Ö

Ö

Ö

18

线性代数

Ö

Ö

Ö

1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Ö

Ö

Ö

20

大学化学

Ö

21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基础实验

Ö

Ö

Ö

Ö

22

生物化学

Ö

Ö

23

环境化学

Ö

Ö

Ö

Ö

24

自然地理学

Ö

Ö

Ö

25

环境科学概论

Ö

Ö

Ö

Ö

26

普通生物学

Ö

Ö

27

普通生态学

Ö

Ö

Ö

28

大气染控制工程

Ö

Ö

Ö

Ö

29

水污染控制工程

Ö

Ö

Ö

Ö

30

污染控制实验与课程设计

Ö

Ö

Ö

Ö

Ö

Ö

Ö

31

环境监测

Ö

Ö

32

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Ö

Ö

Ö

Ö

Ö

33

生态工程

Ö

Ö

Ö

Ö

Ö

Ö

34

景观规划与设计

Ö

Ö

Ö

Ö

Ö

35

工程绿化技术

Ö

Ö

Ö

Ö

36

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

Ö

Ö

Ö

Ö

Ö

Ö

37

工程CAD与制图

Ö

Ö

Ö

Ö

Ö

38

工程测量学

Ö

Ö

Ö

Ö

Ö

Ö

39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Ö

Ö

Ö

Ö

Ö

40

生物与生态环境统计

Ö

Ö

Ö

41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Ö

Ö

Ö

Ö

42

专业英语

Ö

Ö

Ö

43

环境微生物学

Ö

Ö

44

植物学

Ö

Ö

45

分子生态学

Ö

Ö

46

环境生物综合实验

Ö

Ö

47

环境影响评价

Ö

Ö

Ö

Ö

Ö

48

环境规划与管理

Ö

Ö

Ö

Ö

Ö

49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Ö

Ö

Ö

Ö

50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Ö

Ö

Ö

Ö

51

环保生态行业调研

Ö

Ö

Ö

Ö

Ö

Ö

52

基础理论认知实践

Ö

Ö

Ö

Ö

53

创新能力提升实践

Ö

Ö

Ö

Ö

54

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综合实践

Ö

Ö

Ö

Ö

Ö

Ö

55

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Ö

Ö

Ö

56

污染控制工艺设计竞赛

Ö

Ö

Ö

Ö

57

生态工程设计竞赛

Ö

Ö

Ö

Ö

Ö

Ö

Ö

58

毕业实习

Ö

Ö

Ö

Ö

Ö

Ö

59

毕业论文(设计)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六、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核心课程:大学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普通生态学、普通生物学、大气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环境监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CAD与制图。

七、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

1. 毕业资格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9学分(含通识选修课10学分),准予毕业,颁发给毕业证书。

2. 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八、课程(模块)学时分配表

表3-1  专业学时构成比例表

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必修

学时

实践学时比例(﹪)

课程模块学时比例(﹪)

讲授

实践

自学

小计

理论教学

通识教育模块

必修

518

454

534

1506

46.71

35.55

选修

-

-

-

300

-

7.08

专业教育模块

必修

758

174

718

1650

18.67

38.95

选修

228

204

348

780

47.22

18.41

合计

1504

832

1600

4236

35.51

100

集中实践环节周数

29

总进程周数

160

实践教学周数与总教学周数之比(﹪)

18.13

专业总学时

5046

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32.54

注:1.课程(模块)学时比例=课程(模块)学时小计÷理论教学总学时合计;

2.实践学时比例=该类课程课内实践学时÷(该类课程讲授学时+实践学时);

3.集中实践教学周数与总教学周数之比=集中实践环节周数÷总进程周数;

4.专业总学时=理论教学总学时+集中实践环节学分×30学时/学分;

5.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理论教学实践学时+集中实践教学学分×30学时/学分)÷专业总学时。

 

表3-2  专业学分构成比例表

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学分比例(﹪)

学分小计

理论教学

通识教育模块

必修

51

83.61

61

选修

10

16.39

专业教育模块

必修

55

67.90

81

选修

26

32.10

合计

142

集中实践环节学分

27

专业总学分

169

集中实践环节学分与总学分之比(﹪)

15.98

注:1.集中实践环节中毕业设计(论文)学分为8学分;

2.专业总学分=理论教学学分之和+集中实践环节学分;

3.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同类别课程学分÷理论教学学分之和;

4.集中实践环节学分与总学分之比=集中实践环节学分÷总学分。

 

九、模块构建

序号

模块名称

子模块名称

能力培养

模块负责单位

01

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思政课社会实践

军事训练

军事理论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具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3.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武装部

02

体育健康技能

大学体育

生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1. 了解体育与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至两项运动项目的锻炼技能;

2. 具备自主健身的能力,体质达标,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身心健康。

体育学院

学工部

医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03

外语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

拓展英语

1. 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

2. 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

3. 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一般、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

4. 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一般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能够使用有限的学习策略;

5. 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6. 初步具备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学术交流的能力。

外国语学院

04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

1.具有基本的计算机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 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具备学习和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计算机学院

05

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大学生就业发展指导

 

1. 了解职业生涯,掌握自我探索,学会生涯管理;

2. 能够制定职业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途径;提升创业意识,发现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能够创业展示;

3. 把握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掌握求职技能;

4. 通过多平台实践实训,提升创新创业及就业实际应用能力。

创新创业学院

二级学院

06

数理逻辑能力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 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2. 能够把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结果分析解释;

3. 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计算、作图和处理数据;

4. 具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与统计学院

07

化学基础

大学化学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基础实验

生物化学

环境化学

1. 具备运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知识解决常见实际污染问题的能力;

2. 规范并熟练地掌握化学和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3. 具备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科学素养。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

环境科学基础

自然地理学

环境科学概论

1. 掌握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等;

2. 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产生原因、变化规律及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9

生态学基础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物学

1. 掌握生物与环境作用的一般原理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0

*环境检测技能

环境监测

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1. 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及所需仪器操作技能;

2.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问题,进行环境监测、检测等工作。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1

*污染控制工艺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污染控制实验与课程设计

污染控制工艺设计竞赛

 

1. 掌握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能够利用工程方法、生物方法设计污染控制工艺,解决环境问题;

2. 通过典型工艺路线的学习,具备工艺流程系统工程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够针对污染物处理控制过程,设计适用于该过程所涉及的废物预处理、污染物分离与排放,三废处理等系统的工艺流程;

4. 体现创新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2

*生态工程设计

生态工程

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

工程绿化技术

生态工程设计竞赛

1. 掌握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景观规划、工程绿化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及运用,具备环境生态工程项目中绿化植被的营造能力。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工程CAD与制图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工程测量学

生物与生态环境统计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1. 掌握遥感与环境信息系统及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提升对生态环境受损或污染状况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2. 具备结合现代工具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3. 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及方法,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和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4

专业能力拓展

植物学

分子生态学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生物实验

专业英语

1. 了解生态学学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掌握必备的生态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学作风,能够运用生态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5

职业能力提升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具备开展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的能力,提升撰写各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编写能力;

2. 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3.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及运用。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6

*工程实践

环保生态行业调研

基础理论认知实践

创新能力提升实践

工程技术综合实践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1.了解环保生态行业运行现状、行业标准、市场需求;

2. 了解污染物控制过程对环境、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 具有创新精神和对污染物控制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十、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

学期

课程模块(学分)及设置

累计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

大学体育(一)

大学英语(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

高等数学(一)

军事训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化学(一)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基础实验(一)

自然地理学

25

2

1

4

2

4

2

1

2

3

1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大学体育(二)

大学英语(二)

程序设计基础

高等数学(二)

军事理论

环境科学概论

植物学

大学化学(二)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基础实验(二)

环保生态行业调研(暑期)

25

3

1

4

2

4

1

2

3

3

1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公共体育俱乐部(一)

大学英语(三)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线性代数

生理健康教育

生物化学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物学

24

4

1

4

2

2

1

3

4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形势与政策

公共体育俱乐部(二)

大学英语(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环境化学

环境监测

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分子生态学

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基础理论认知实践(暑期)

*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暑期)

22

3

1

4

2

2

2

3

2

0.5

1.5

1

公共体育俱乐部(三)

形势与政策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工程测量学

*污染控制实验与课程设计

环境微生物学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生物综合实验

污染控制工艺设计竞赛

工程CAD与制图

专业英语

22.5

1

3

2

2

2

2

4

3

0.5

2

1

公共体育俱乐部(四)

形势与政策

思政课社会实践

生态工程

景观规划与设计

工程绿化设计

大学生就业发展指导

*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管理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生物统计分析

生态工程设计竞赛

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综合实践(暑期)

23.5

1

2

2

3

2

2

1

2

2

2

2

0.5

2

公共体育俱乐部(五)

体质达标测试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毕业实习

环境影响评价

13

1

1

2

2

5

2

毕业论文(设计)

健康跑

毕业实习

12

8

1

3

其他

1. 通识选修课为全校各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选修不低于10学分,要求在第七学期之前完成;

2. 专业选修课共1634学分,学生应选修不低于26学分;

3. 形式与政策课程安排1-6学期,第六学期记2学分。

4. *课程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5学分

10

专业总学分

177

获取毕业资格需修满的最低总学分

169

通识选修课修读建议:

建议修读以下类别课程,学生选修不低于10学分,并在第7学期前修读完成:

人文类:写作与表达、专业写作类等;

自然类:逻辑思维与推理等;

管理类:现代企业管理、经济管理、项目管理等;

其他人文、社会、自然类课程。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开课单位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通识必修课

1118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60

28

8

24

14

5

18

2

2

2

通识必修课

11180005

形势与政策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2

8

3

集中实践教学

41200001

军事训练

必修

人民武装部

2

60

60

2

3

4

30

4

通识必修课

11040001

大学体育(一)

必修

体育学院

1

30

6

20

4

14

5

18

2

5

通识必修课

11200003

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

教师教育学院

2

60

28

12

20

14

5

18

2

2

6

通识必修课

11060101

大学英语(一)

必修

外国语学院

4

120

30

30

60

14

5

18

2

2

4

7

通识必修课

11150001A

大学计算机基础

必修

计算机学院

2

60

30

30

14

5

18

2

2

8

通识必修课

112100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必修

创新创业学院

1

30

12

8

10

14

5

15

2

9

学科基础课

21100101

高等数学(一)

必修

数学与统计学院

4

120

64

8

48

14

5

18

6

10

学科基础课

21120101

大学化学(一)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4

5

18

3

3

11

学科基础课

21120102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基础实验(一)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

30

16

14

14

5

18

1

1

12

学科基础课

21120201

自然地理学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38

10

42

14

5

18

2

1

3

第一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25学分,选修课程:0 学分

 

 

第二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课程承担单位名称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通识必修课

1118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3

90

48

12

30

18

1

18

2

1

3

2

通识必修课

11200001

军事理论

必修

人民武装部

1

30

30

18

1

18

2

3

通识必修课

11180005

形势与政策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2

8

5

通识必修课

11040002

大学体育(二)

必修

体育学院

1

36

6

24

6

18

1

18

2

6

通识必修课

11060102

大学英语(二)

必修

外国语学院

4

120

40

40

40

18

1

18

2

2

4

7

通识必修课

11150002

程序设计基础

必修

计算机学院

2

60

40

20

18

1

18

2

2

8

学科基础课

21100102

高等数学(二)

必修

数学与统计学院

4

120

64

8

48

18

1

18

4

9

学科基础课

21120103

大学化学(二)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4

3

10

学科基础课

21120104

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基础实验(二)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

30

16

14

18

1

18

1

1

11

学科基础课

21120202

环境科学概论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6

24

18

1

18

2

2

12

专业选修课

32120801

植物学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3

3

13

集中实践教学

43121001

环保生态行业调研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

1

C,暑期

第二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25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22 学分,选修课程:3 学分     

 


 

第三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课程承担单位名称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通识必修课

1118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4

120

64

16

40

18

1

18

3

1

4

2

通识必修课

11180005

形势与政策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2

8

3

通识必修课

11040003

公共体育俱乐部(一)

必修

体育学院

1

36

6

18

12

18

1

18

2

4

通识必修课

11060103

大学英语(三)

必修

外国语学院

4

120

40

40

40

18

1

18

2

2

4

5

通识必修课

11210002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必修

创新创业学院

2

60

24

8

28

16

1

16

2

6

通识必修课

11200004

生理健康教育

必修

医学院

1

30

24

4

2

12

1

14

2

2

7

学科基础课

21100103

线性代数

必修

数学与统计学院

2

60

32

4

24

18

1

18

2

8

学科基础课

21120105

生物化学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3

3

9

学科基础课

21120301

普通生态学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4

120

64

56

18

1

18

4

4

10

学科基础课

21120302

普通生物学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3

3

第三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24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24 学分,选修课程:学分

 


 

第四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课程承担单位名称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通识必修课

1118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3

90

48

12

30

18

1

18

2

1

3

2

通识必修课

11180005

形势与政策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2

8

3

通识必修课

11040004

公共体育俱乐部(二)

必修

体育学院

1

36

6

18

12

18

1

18

2

4

通识必修课

11060104

大学英语(四)

必修

外国语学院

4

120

40

40

40

18

1

18

2

2

4

5

学科基础课

211001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必修

数学与统计学院

2

60

32

4

24

18

1

18

2

6

学科基础课

21120106

环境化学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6

24

18

1

18

2

2

7

专业必修课

31120401

环境监测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6

24

18

1

18

2

2

8

专业选修课

31120402

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3

3

9

专业选修课

32120802

分子生态学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8

1

18

2

2

10

集中实践教学

47120403

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5

0.5

C

11

集中实践教学

43121002

基础理论认知实践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5

1.5

C,暑期

12

集中实践教学

43121003

创新能力提升实践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

1

C,暑期

第四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2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6.5 学分,选修课程:3.5学分

 


 

第五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课程承担单位名称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通识必修课

11180005

形势与政策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

2

8

2

通识必修课

11040005

公共体育俱乐部(三)

必修

体育学院

1

36

6

18

12

18

1

18

2

3

专业必修课

31120501

水污染控制工程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3

3

4

专业必修课

3112050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8

1

18

2

2

5

专业必修课

31120503

污染控制实验与课程设计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6

24

18

1

18

2

2

C

6

专业选修课

32120702

工程测量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18

18

24

18

1

18

1

1

2

7

专业选修课

32120803

环境微生物学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8

1

18

2

2

8

专业必修课

31120705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4

120

36

36

48

18

1

18

2

2

4

9

专业选修课

32120804

环境生物综合实验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3

3

C

10

专业必修课

32120701

工程CAD与制图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6

24

18

1

18

2

2

11

专业选修课

32120805

专业英语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

30

16

14

18

1

18

1

1

12

集中实践教学

47120504

污染控制工艺设计竞赛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5

0.5

C

第五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20.5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4 学分,选修课程:6.5 学分

 


 

第六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课程承担单位名称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通识必修课

11040006

公共体育俱乐部(四)

必修

体育学院

1

36

6

18

12

18

1

18

2

2

通识必修课

11180005

形势与政策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10

8

2

4

11

14

2

2

3

集中实践教学

11180006

思政社会实践

必修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60

60

4

通识必修课

11210003

大学生就业发展指导

必修

创新创业学院

1

30

12

8

10

10

1

10

2

2

2

5

专业必修课

31120601

生态工程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90

48

42

18

1

18

3

3

6

专业选修课

32120602

景观规划与设计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8

1

18

2

2

7

专业选修课

32120603

工程绿化设计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8

1

18

2

2

8

专业选修课

32120604

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6

24

18

1

18

2

2

C

9

专业选修课

32120902

环境规划与管理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8

1

18

2

2

10

专业选修课

32120703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18

18

24

18

1

18

1

1

2

11

专业选修课

32120704

生物统计分析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18

18

24

18

1

18

1

1

2

12

集中实践教学

47120605

生态工程设计竞赛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5

0.5

C

13

集中实践教学

43121004

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综合实践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2

C,暑期

第六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21.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1学分,选修课程:10.5学分

 


 

第七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课程承担单位名称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通识必修课

11040007

公共体育俱乐部(五)

必修

体育学院

1

36

6

18

12

18

1

18

2

2

通识必修课

11040008

体质达标测试

必修

体育学院

1

达到体质测试合格标准计1学分,自主学习30学时

3

专业选修课

3212090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3

1

13

2

2

4

专业选修课

32120901

环境影响评价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8

1

13

2

2

5

专业选修课

3212090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选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60

32

28

13

1

13

2

2

6

集中实践教学

43121005

毕业实习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5

5

14

18

第七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11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7 学分,选修课程:   4 学分

第八学期教学安排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课程承担单位名称

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教学周安排

每周课内学时

备注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自主学习

周数

开始周

结束周

讲授

实践

周学时

1

集中实践教学

51120001

毕业论文设计)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8

10

1

15

C

2

通识必修课

11040009

健康跑

必修

体育学院

1

健康跑一至八学期完成总规定次数计1学分,自主学习30学时

3

集中实践教学

43121005

毕业实习

必修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

3

1

3

第八学期建议最低修读 12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2  学分,选修课程:0  学分


十二、模块化课程描述

(一)思想政治素养模块

模块名称

思想政治素养

模块编号

01

模块类别

通识必修课

适用专业

本科所有专业

模块简介

思想政治素养模块共19学分,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思政社会实践2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国史国情、道德和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工作、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基础。

教学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具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3.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能力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2.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预备知识

归属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民武装部

执行学期

1-7学期

学分

19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二)体育健康技能模块

模块名称

体育健康技能

模块编号

02

模块类别

通识必修课

适用专业

全校学生

模块简介

本模块由大学体育一、大学体育二和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构成,有球类运动项目、形体类运动项目和拓展类运动项目组成,共8学分,其中2学分为大一两个学期选修课学分,体育俱乐部模式占4个学分,体质测试和健康跑占2个学分。主要包含三个能力模块:基础技能能力模块、专项技能提高能力模块和身体素质提升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参加运动项目比赛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体育与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至两项运动项目的锻炼技能;

2.   具备自主健身的能力,体质达标,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身心健康。

能力培养要求

1. 具有自我锻炼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体育鉴赏的能力;

2. 同时具备参加一至两项运动项目比赛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预备知识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归属单位

体育学院、学工部、医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执行学期

1-8学期

学分

8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三)外语应用能力模块

模块名称

外语应用能力

模块编号

03

模块类别

通识必修课

适用专业

全校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

模块简介

公共外语教育模块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通识必修课,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每学期4个学分,共计16学分,安排在第1-4学期。前三个学期为通识英语,每周4课时(其中听说课2课时,读写课2课时)。第四个学期为拓展英语,每周4课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分别开设考研英语、职业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国际化考试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选择一门学习。鉴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通用英语实施分类别、分级别教学。艺体类C级班以预备级为起点;   A级班以二级为起点,B级班以一级为起点。

 

教学目标

1. 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

2. 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

3. 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一般、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

4. 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一般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能够使用有限的学习策略;

5. 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6. 初步具备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就日常话题展开的简单英语交谈;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的音、视频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相应级别的英语课程;能听懂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常用指令、产品或操作说明等。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头表达能力: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能对一般性事件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能就学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语言表达结构比较清楚,语音、语调、语法等基本符合交际规范。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材料;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能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

预备知识

高中英语知识技能

归属单位

外国语学院

执行学期

1-4学期

学分

16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块

模块名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模块编号

04

模块类别

通识必修课

适用专业

智能电气行业各专业

金融保险行业各专业

能源化工行业各专业

健康产业行业各专业

模块简介

模块分为2个子模块:

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过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的学习,具备计算机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具备文献查阅能力和追踪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是《程序设计基础》,通过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结构、基础应用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等内容,具备计算思维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编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

3.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4.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

5.掌握追踪学习信息新技术和使用新技术的方法。

能力培养要求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日常事务;

2.掌握编程技术基本知识,能运用编程技术解决具体问题;

3.具备计算思维能力,具有对复杂事物分析处理的能力;

4.具有跟踪新技术的能力。

预备知识

归属单位

计算机学院

执行学期

1-2学期

学分

4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五)创新创业能力模块

模块名称

创新创业能力

模块编号

05

模块类别

通识必修课

适用专业

本科所有专业

模块简介

本模块教学旨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全面发展需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升职业素养,学会生涯管理,掌握创业知识,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掌握求职技能,顺利融入社会,实现就业创业。

教学目标

1. 学习职业生涯知识,掌握职业规划技能;

2. 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创业基础知识;

3. 了解就业形势政策、明确就业途径程序、掌握求职择业技能;

4.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书、创业项目计划书、求职自荐书的撰写技能及PPT制作展示技巧。

能力培养要求

1.   了解职业生涯,掌握自我探索,学会生涯管理,能够制定职业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途径;

2.   提升创业意识,发现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能够创业展示;

3.   把握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掌握求职技能;

4.   通过多平台实践实训,提升创新创业实际应用能力,从容实现就业创业。

预备知识

归属单位

创新创业学院

执行学期

1-8学期

学分

6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六)数理逻辑能力模块

模块名称

数理逻辑能力

模块编号

06

模块性质

学科基础模块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该模块是材料、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有4个子模块,共12学分,其中高等数学(一)4学分,高等数学(二)4学分,线性代数2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学分。本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初步建模能力,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比较熟练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3. 素质目标:具有使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意识,能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

能力培养要求

1. 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 具有一定的建模能力,能够把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3. 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处理实际工程中的计算问题;掌握现代化工具,能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计算、作图和处理数据;

4. 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归属单位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分

12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七)化学基础模块

模块名称

化学基础

模块编号

07

模块性质

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本模块包含大学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3门专业课程+实验室安全与化学基础实验1门实验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基本理论、生命体中的化学过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物和生态效应,具备面向环境、生命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模块地学习,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滴定、重量和仪器分析方法;掌握无机、有机物在生命体中的生物功能和变化规律;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生物和生态效应;掌握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及技能;了解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在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分析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生命体中的化学过程和生物功能;能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分析无机、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能利用各类分析方法设计生物、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案;能利用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设计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实验目标和现有条件,能合理地选择实验方法和仪器;能熟练地使用常见仪器设备;能掌握基本化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方法;能利用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及生物危害知识有效规避实验安全风险。

具备利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独立实验的能力;具备运用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专业语言表述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具备细心实验、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具备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环境和生态安全责任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能力培养要求

1. 能够利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基本理论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能够运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实验方法解决常见污染问题;能够利用有关仪器获取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集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能力;熟悉化学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仪器的性能和基本操作规程,能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和撰写实验报告。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13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201812


(八)环境科学基础模块

模块名称

环境科学基础

模块编号

08

模块性质

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环境科学基础模块包括环境科学概论和自然地理学两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环境科学和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确立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具备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要素变化及其相关关系、解决复杂人地关系矛盾的能力,能够就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出对策并实施。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掌握环境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的特征、相互作用与变化;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原因;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初步掌握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和新成果。

2.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等环境要素相互作用;能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揭示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能正确处理分析人地关系矛盾;能够就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出对策并实施。

3.   素质目标:具备人地和谐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明确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能够理解和评价生态环境建设对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能力培养要求

1. 了解环境科学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掌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必备的环境基础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复杂人地矛盾问题,具备就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出对策并实施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5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九)生态学基础模块

模块名称

生态学基础

模块编号

09

模块性质

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生态学基础模块包括普通生态学、普通生物学2门课程,主要讲述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各个生命层次的结构与功能、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等。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生态学科的基本原理、研究与应用的方法,具备分析、解决生态环境工程中复杂的生态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具体的生态、环境现象或生态学原理而独立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结论。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遗传与变异、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高等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等生命科学原理与方法;掌握分子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个体(植物、动物)生物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从微观到宏观各个生命层次的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掌握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农业、林业、水产、牧业等领域的应用。

2. 技能目标:掌握显微镜、罗盘等常见生物、生态观测仪器的原理、构造、使用和保养;生物切片的制作和生物绘图的要领,能熟练观察与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征;能够利用生物化学反应原理和生物结构理论独立设计实验,对常见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索或验证。掌握重要生态因子的定量测定和综合分析方法;掌握环境样品的采样、制备、保存技术,熟练掌握常见样品的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及操作技术;掌握常规单项技术在生态指标的观测和分析中的综合应用;掌握各类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3.   素质目标: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具备协作、沟通、交流的团队精神和素养。具备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博爱情怀和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遵纪守法、求真务实的可贵品质。

能力培养要求

1. 了解生物学、生态学的前沿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环境工程方向必备的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

2.   能够运用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运用生态工程语言科学地表达或评价生态问题或工程效果;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7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十)环境检测技能模块

模块名称

环境检测技能

模块编号

10

模块性质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环境检测技能模块包括一门理论课环境监测,一门实践课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和环境检测技能竞赛。学生通过学习环境监测、环境检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环境监测和检测能力,能够就环境监测和检测进行试验设计,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掌握常用环境标准;掌握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预处理、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掌握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方法;掌握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基本标准检测方法;初步掌握水、气、土地的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能够操作操作常见大型仪器,并排除常见故障;熟悉环境监测、检测工作标准及流程;能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检测仪器;熟悉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能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出具合格监测、检测报告;具备解决实际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素质目标: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提高协作、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的素养。

能力培养要求

1. 了解环境监测常用标准和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掌握环境监测、检测标准方法和流程;

2. 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能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出具合格监测、检测报告,具备解决实际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监测、检测过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5.5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十一)污染控制工艺设计模块

模块名称

污染控制工艺设计

模块编号

11

模块性质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污染控制工艺设计模块包含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污染控制工艺试验与课程设计、污染控制工艺设计竞赛2门主干污染控制工程类课程和1门课程设计+设计竞赛。能够针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现状,掌握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各种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 技能目标:能够针对复杂的环境问题开展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工艺流程设计和计算,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在设计环保设备、工艺系统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将所学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基础科学原理、工程知识应用于复杂环境问题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能够使用数学、物理模型对复杂大气和水污染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局限性。

3. 素质目标:能够以可持续发展观点理解和评价复杂环境问题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对环境、社会、生态等造成的影响;身心健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报告、文稿、陈述发言、回应指令等形式就复杂工程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理解并掌握环境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环境工程项目涉及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环境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

1.   了解我国水污染、大气污染现状、目前的相关污染控制技术和发展趋势。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污染治理工艺过程与设备的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具备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工艺过程和设备设计的能力;

2. 能够针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7.5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201812

(十二)生态工程设计模块

模块名称

生态工程设计

模块编号

12

模块性质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生态工程设计模块包含生态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工程绿化技术、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生态工程设计竞赛,3门主干课程+1门课程设计+设计竞赛。主要以环境生态工程类项目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介绍各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问题,介绍各类生态系统更为合理的生态工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以及各类系统内主要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植被绿化技术,并且结合大量典型案例、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及生态工程设计竞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生态工程的技术方法,以能更好地开展环境生态工程实践。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各类生态系统所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工程设计方法;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园林设计理论、行为地理学理论等,以及主要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方法;掌握生态因子与植物间的生态关系及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掌握改地适树的工程技术方法及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知识。

2.   技能目标:通过生态工程设计的学习,具备分析和处理各类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问题的能力;具备进行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技能,能够在森林、草地、农田、荒漠、河流、湖泊、海洋、工业、城市、路域等各类生态系统中运用生态工程学的设计思想、程序和关键技术进行生态规划和设计;具备进行各类生态系统中主要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技能,能够利用景观调查与分析方法、规划设计方法,进行道路、绿地、居住区、广场、滨水区、城市CBD和风景名胜区等主要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具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植物绿化的技能,能够进行特殊地段或困难立地的改造、绿化及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技术。

3.   素质目标:树立对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正确认识;具备利用环境生态工程技术手段主动性发现问题、探索性分析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养成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能力培养要求

1. 能够分析和处理各类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态问题;

2. 能够利用生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生态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规划设计;

3. 能够掌握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内容、方法及步骤,进行主要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能够在环境生态工程项目中进行绿化植被的营造。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9.5

模块建立或

更新时间

201812

 

(十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模块名称

数据处理与分析

模块编号

13

模块性质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主要包括工程CAD与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学、生物与生态环境统计、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五门课程。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与环境信息系统及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了解现代绘图及统计分析软件,具备获取、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具备文献查阅和论文撰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据科学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学会试验设计、数据整理、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熟悉3S基本理论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规划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备文献查阅和论文撰写的能力;理解数据科学在理工科相关科研、教学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研究目标设计有效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能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解译简单遥感影像;能够阅读普通规划设计图纸,根据目的要求对图纸进行矢量化和修改、设计。熟练使用全站仪、水平仪、罗盘仪等工程测量仪器工具,具备相应的工程测量能力。具备使用ExcelSPSSORIGIN等商业软件或RMatlab以及Python等编程语言处理和分析环境、生态、生物等数据的能力;具备本专业文献查阅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具备学术道德,严谨对待数据科学,绝不伪造、篡改或剽窃数据;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具备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终身学习的意义,具备高效学习的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

1. 能够根据研究目标进行样地设置、取样设置和试验设计,并能够进行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和多元统计等数据分析;

2. 能够进行遥感影像解译;能够阅读专业相关规划设计图纸,根据目的要求对图纸进行矢量化和修改、设计;能够熟练使用全站仪、水平仪、罗盘仪等仪器工具从事工程测量作业;

3. 能够使用商业软件或编程语言对环境、生态、生物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够查阅文献和撰写学术论文;

4. 具备工程安全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高效学习的能力。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12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十四)专业能力拓展模块

模块名称

专业能力拓展

模块编号

14

模块性质

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该模块包括植物学、分子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综合实验、专业英语。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污染物防治过程中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能够就环境微生物学基本原理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英语能够熟练掌握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述,能读懂英文专业文献。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和特征;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与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常见的代表植物。掌握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理化、生态特性、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转化规律;熟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原理。掌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理;掌握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原理;掌握信号转导及生长发育调控的原理;掌握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述,能读懂英文专业文献

2.技能目标:能够应用植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生态修复;能够利用分子手段对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应用环境生物学技术综合设计实验方案。能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微生物及植物组织、细胞结构观察;掌握环境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工程载体构建,及分子生物学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备应用科学方法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正确地运用环境生物学专业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能读懂英文专业文献,并具备一定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

3.   素质目标:具备工程意识和责任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提高协作、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的素养。

能力培养要求

1. 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掌握环境污染防治所必备的环境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具备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2. 规范并熟练地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正确地运用环境生物学专业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

3. 具备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读懂英文专业文献,书面和口语表达专业知识。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10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十五)职业能力提升模块

模块名称

职业能力提升

模块编号

15

模块性质

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职业能力提升模块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四门课程,结合环境技术咨询应用型人才需求,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等基本知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清洁生产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相关原理的学习,学生具备在环评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及环境规划方面的能力。该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群之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及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程序,掌握环评污染源调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预测评价知识等知识,掌握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规划方案及清洁生产等知识;具备编制环境影响、环境规划和清洁生产报告的能力;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及清洁生产是加强环境管理、防治污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手段。

2. 技能目标: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清洁生产技术咨询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较强环境技术咨询能力及项目组织管理能力。

3. 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不断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

1. 具备环评、环境规划及清洁生产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

2. 熟悉环境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和要素;

3. 具有从事环境技术咨询项目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目标制定、方案编制等能力。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8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十六)工程实践模块

模块名称

工程实践

模块编号

16

模块性质

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

模块简介

工程实践模块包含环保生态行业调研、基础理论认知实践、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实践、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综合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该模块的学习,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以此来达到从书本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更好的巩固提高所学专业知识。

该模块通过野外实践,认知实习,参观学习,实验室实践操作,到工厂的现场专业实习,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感性认识,使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结合,把所学知识内化吸收,举一反三,在实践中了解专业、深入专业、热爱专业、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生产实践的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增强学生的个人观念,团队精神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伟大中国梦的践行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今后的学习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熟悉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野外调研方法;掌握生物学、污染学、环保生态学、环境监测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计算、归纳和分析方法,正确查阅和使用常用工具书、国家标准、操作手册和资料;初步认识污染物控制过程对环境、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熟悉农业、矿业、城市污水处理、工厂废气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熟悉常见的生态学调查方法,学习和了解土壤、水体、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地位和研究方法,了解污染物防治及检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进行相关研究、开发与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等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能够基于问题查阅资料,研究分析,设计实验,具有一定的物质分析与计算能力,能够研究生物间、环境因子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联系及协调演化机理;能够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复杂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设计有效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根据农牧、化工企生产过程设计、开发和选择合适的污染物分离、处理、排放等设备或工艺流程,正确的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降低环境危害,实现节能降耗,达到理论与实际融合,学有所用;能够运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了解其局限性,整体考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未来就业工作打下基础。

3. 素质目标: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文明思想;具备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吃苦钻研的精神,诚实守信和遵守规范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安全生产理念和环保意识。

能力培养要求

1. 能够运用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能够针对复杂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设计有效解决方案;

2. 了解环保、防污行业的先机技术和设备,能够针对根据农牧、化工企生产过程设计、开发和选择合适的污染物分离、处理、排放等设备或工艺流程;

3. 能独立完成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任务,理解团队与个体、合作与分工的意义,能够合理的预测、分析,组织,交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归属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分

19

课程(模块)建立或更新时间

201812

 

版权所有  平顶山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