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 Eco-planning Experiment and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代码:3212060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学时:60 其中实践:36学时 自学:24学时
学分:2学分
承担单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开课周数:18 周学时:2
二、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生态规划试验与课程设计》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生态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工程绿化设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针对环境生态工程的实际问题,建立综合分析或解决方案,紧跟现代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生态工程、景观规划与设计和工程绿化的关键技术,自主进行生态工程、景观或工程绿化的规划与设计。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知识认识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熟练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生态工程、工程绿化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2:具备扎实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及相关文献检索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和处理各类生态系统中、各种景观类型中及各类工程绿化项目中所出现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3:能够针对环境生态工程的实际问题,建立综合分析或解决方案,培养集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4:熟悉生态工程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工程设计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及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课程目标5:具有基于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全面分析、系统解决生态工程问题的意识,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与个体、合作与分工的含义,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发挥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课程目标 |
支撑的毕业要求 |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1 |
2.工程知识 |
2.2 能够运用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 |
2.3 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进行表达与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
||
2.4 较好地掌握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用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
||
课程目标2 |
3.问题分析 |
3.2 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物质分析与计算能力,研究生物间、环境因子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联系及协同演变机理。 |
3.3 具备熟练的文献检索分析能力,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条件假设、知识表达。 |
||
课程目标3 |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4.1 能够针对复杂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设计有效解决方案。 |
课程目标4 |
6.使用现代工具 |
6.1 熟悉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相关工程计算软件、工程设计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能够恰当地选择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 |
6.2 能够针对复杂环境生态工程相关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适宜的工程设计工具、工程分析工具、信息加工与处理技术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
课程目标5 |
10.个人和团队 |
10.1 能够了解不同学科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与个体、合作与分工的含义。 |
10.2 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发挥作用。 |
三、实验安排与课程教学目标关系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 类型 |
项目性质 |
实验场所 |
学时 |
课程目标 |
1 |
生态循环农业工程 |
设计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2 |
立体生态农业工程 |
设计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3 |
矿山废弃地植物群落构建 |
设计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4 |
湿地生态工程 |
设计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5 |
淡水水体生态工程 |
设计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6 |
广场景观规划 |
设计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7 |
带状(道路)景观规划 |
设计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8 |
水面景观规划 |
设计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9 |
庭园景观规划 |
设计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0 |
公园景观规划 |
设计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1 |
(住宅)小区景观规划 |
设计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2 |
道路边坡工程绿化技术 |
综合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3 |
河岸边坡工程绿化技术 |
综合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4 |
草皮铺植 |
综合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5 |
绿化植物的整形修剪 |
综合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6 |
乔灌木植物的栽植 |
综合性 |
必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17 |
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
综合性 |
选做 |
校外基地 |
4 |
1、2、3、4、5 |
合计 |
实验项目17个,其中必做9个,选做8个。 |
四、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一:生态循环农业工程
实验目的:了解农业废物的危害、生态农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模式;掌握生态循环农业工程的循环流程及关键技术、循环农业流程图的构建技术。
实验内容:农业废物的危害;生态农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循环农业基本模式;循环流程及关键技术;循环农业流程图的构建。
评价标准:生态循环农业工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二:立体生态农业工程
实验目的:了解立体种植原理与模式;掌握立体生态农业的种植结构设计、立体生态农业种植结构图的绘制技术。
实验内容:植物与环境;立体种植原理与模式;立体生态农业的种植结构设计;立体生态农业种植结构图的绘制。
评价标准:立体生态农业工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三:矿山废弃地植物群落构建
实验目的:了解矿山废弃地环境参数调查方法、生态环境的植物修复理论、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演替理论;掌握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实验内容:矿山废弃地的选择与环境参数调查;生态环境的植物修复理论;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演替理论;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评价标准:矿山废弃地生态工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四:湿地生态工程
实验目的:了解湿地环境数据的获取方法;掌握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设计要点、湿地景观设计图及说明书的绘制与编写技术。
实验内容:湿地的选择;湿地环境数据的获取;湿地景观规划的原则与设计要点;湿地景观设计图及说明书的绘制与编写。
评价标准:湿地生态工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五:淡水水体生态工程
实验目的:了解淡水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理论、淡水水体景观特点;掌握淡水水体景观设计要点、水体岸坡工程绿化技术、水体景观设计图的绘制与说明方法。
实验内容:淡水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工程理论;坡面工程绿化技术;淡水水体景观特点;淡水水体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景观设计图的绘制与说明。
评价标准:淡水水体生态工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六:广场景观规划
实验目的:了解广场数据(地形、地貌、地物、面积、形状等)的获取与分析方法、广场功能;掌握广场各元素的图示符号的设计方法、广场景观规划图的绘制方法、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制方法。
实验内容:广场类型的选取;广场数据(地形、地貌、地物、面积、形状等)的获取与分析;广场景观与广场功能;广场各元素的图示符号的设计;广场景观规划图的绘制;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评价标准: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七:带状(道路)景观规划
实验目的:了解道路功能与带状景观;掌握道路景观规划数据的获取方法、设计要点、道路景观规划图的绘制方法、景观规划图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
实验内容:道路类型的选择;道路功能与带状景观;景观规划数据的获取;道路景观设计要点;道路景观规划图的绘制;景观规划图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评价标准:带状(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八:水面景观规划
实验目的:水体类型的选择;水体功能与现状的分析;水面景观与水体功能的关系;水面景观设计要点;水面景观规划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水体类型的选择;水体功能与现状的分析;水面景观与水体功能的关系;水面景观设计要点;水面景观规划图的绘制。
评价标准:水面景观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九:庭园景观规划
实验目的:了解庭园的功能与特点、庭园景观与庭园功能的关系;掌握庭园景观设计要点、景观规划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庭园的功能与特点;庭园景观与庭园功能的关系;数据获取;庭园景观设计要点;景观规划图的绘制。
评价标准:庭园景观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公园景观规划
实验目的:了解公园的类型与功能、公园景观布局原则与要求;掌握公园景观设计的步骤和程序、公园景观规划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公园的类型与功能;公园景观布局原则与要求;公园景观设计的步骤和程序;公园景观规划图的绘制。
评价标准: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一:(住宅)小区景观规划
实验目的:了解住宅小区结构与环境特点、住宅小区的景观要求、小区景观布局原理;掌握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要点、景观设计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住宅小区结构与环境特点;住宅小区的景观要求;小区景观布局原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要点;景观设计图的绘制。
评价标准:(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二:道路边坡工程绿化技术
实验目的:了解高速公路边坡的坡面结构特点及坡面生态系统;掌握坡面景观设计、坡面排水、边坡防滑、表土保护、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实验内容:高速公路边坡的坡面结构特点及坡面生态系统;坡面景观设计;坡面排水;边坡防滑;表土保护;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植被工程。
评价标准:(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三:河岸边坡工程绿化技术
实验目的:了解河岸边坡的结构特点与生态特点;掌握坡面表土保护技术、边坡防滑技术、坡面景观特点及设计技术、坡面植被的种植技术、坡面与植被的养护管理技术。
实验内容:河岸边坡的结构特点与生态特点;坡面表土保护技术;边坡防滑技术;坡面景观特点及设计技术;坡面植被的种植技术;坡面与植被的养护管理技术。
评价标准:河岸边坡工程绿化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四:草皮铺植
实验目的:了解草坪草的生长发育规律、草坪的形成、草皮的卷切与运输;掌握草皮铺植技术、草皮铺植后的养护管理方法。
实验内容:草坪草的生长发育规律;草坪的形成;草皮的卷切与运输;草皮铺植技术;草皮铺植后的养护管理。
评价标准:草皮铺植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五:绿化植物的整形修剪
实验目的:了解绿化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树木的整形方法。
实验内容:绿化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整形;树木修剪手法;综合修剪技术。
评价标准:绿化植物整形修剪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六:乔灌木植物的栽植
实验目的:了解绿化的原则、植被工程类型、植被工程原理、植树流程;掌握整地技术、植树关键技术。
实验内容:绿化的原则;植被工程类型;植被工程原理;整地技术;植树流程与关键技术。
评价标准:乔灌木植物的栽植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实验过程表现。
实验十七: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实验目的:了解绿化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绿化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植物病虫害防控理论;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实验内容:绿化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绿化植物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绿化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植物病虫害防控理论;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评价标准: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实验过程表现。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平板仪、经纬仪、水平仪、测绳、卷尺、罗盘、GPS、标杆、照相机、绘图板、电子计算机、工程CAD软件、ArcGIS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3dmax图形设计软件、打印机等。
六、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关系
考核内容及占比(%) |
考核评价方式 |
课程目标 |
生态工程设计30 |
过程表现、生态工程设计报告 |
1、2、3、4、5 |
景观规划与设计40 |
过程表现、景观规划与设计报告 |
1、2、3、4、5 |
工程绿化技术30 |
过程表现、工程绿化技术案例分析报告 |
1、2、3、4、5 |
(二)成绩组成
成绩组成:综合成绩=过程表现(20%)+报告(80%)。各项以百分制计。
(三)评价标准
(1)过程表现评分标准
优秀(90分以上):能够遵守实验纪律,认真做好实验前预习和实验后总结任务,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提问回答准确,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良好(80分—89分):能够遵守实验纪律,做好实验前预习和实验后总结任务,实验过程中提问回答准确,积极参与实验过程。
中等(70分—79分):能够遵守实验纪律,做好实验前预习和实验后总结任务,实验过程中提问回答基本准确,参与实验过程。
合格(60分—69分):能够遵守实验纪律,实验前预习和实验后总结不充分,实验过程中提问回答不够准确,能够参与实验过程但不够积极。
不合格(60分以下):有违反实验纪律现象,不能完成实验前预习和实验后总结任务,实验过程提问回答不准确,很少参与实验过程中的讨论。
(2)报告评分标准
优秀(90分以上):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设计报告、景观规划与设计报告或工程绿化技术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很高。
良好(80分—89分):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设计报告、景观规划与设计报告或工程绿化技术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较高。
中等(70分—79分):基本掌握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设计报告、景观规划与设计报告或工程绿化技术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一般。
合格(60分—69分):掌握了大部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设计报告、景观规划与设计报告或工程绿化技术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尚可。
不合格(60分以下):掌握了少量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设计报告、景观规划与设计报告或工程绿化技术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较差。
七、课程参考书及辅助学习资源
(一)建议使用教材
1. 白晓慧. 生态工程--原理及应用(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
2. 唐廷强. 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 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 2008年.
3. 张志录. 工程绿化技术. 自编教材, 2019年.
(二)主要参考书
1. 邵力民. 景观规划与设计.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年.
(三)辅助学习资源
1.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af287aad-122b-1000-841c-144ee02f1e73
2.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8a833999-20d0f6d2-0120-d0f6d299-045f
3.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4ac42eed-1292-1000-a926-b7b5f3b2d8d7
4.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200630311.html
八、前序课程教学目标
1.《自然地理学》教学目标: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的性质、特征、类型、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目标: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3.《植物学》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典型植物代表,在复杂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中,能够确定相应的植物检测方法和植物配置方案。
4.《普通生态学》教学目标: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利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判断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
5.《普通生物学》教学目标: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和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6.《工程CAD与制图》教学目标:掌握工程设计与制图、工程施工与管理等知识,并能应用工程语言与知识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7.《工程测量学》教学目标:具有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学仪器工具的使用,具有良好的识图、野外实际测图、绘图能力。
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具备遥感图像解译和地图绘制、编辑能力,具备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能力。
九、其它说明
制定人:李彦娇 职称:讲师 制定时间:2019年6月
审订人:程立平 职称:副教授 审订时间:2019年6月
审批人:贺国旭 职称:副教授 审批时间:2019年6月
制定依据:依据2018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执行对象:从2019级学生开始执行。
版权所有 平顶山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