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态工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3112060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90 其中讲授:48学时 自学:42学时
学分:3学分
承担单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所属模块:生态工程设计(编号:12)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二、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生态工程》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规划、评价、设计、监理,以及林业、农业、草地、荒漠、湿地、路域、城市、庭院、工业、矿业废弃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等进行课程组织,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类生态系统主要生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基于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知识了解生态工程的发展沿革和基本理论,掌握生态工程的规划、评价、设计、监理方法。【毕业要求2 工程知识】
课程目标2:具备扎实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分析和处理各类生态系统中所出现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毕业要求3 问题分析】
课程目标3:能够利用生态工程学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及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毕业要求4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4:能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全面了解实施生态工程的意义,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用所学知识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念。【毕业要求9 思想素质与职业规范】
课程目标5:能够不断学习,把握生态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主动性发现问题、探索性分析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意识。【毕业要求13 终身学习】
三、教学环境要求及主要教学手段方法
(一)教学环境要求
本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
(二)主要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法。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
课程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支撑的课程目标 |
|
第一章 绪论 |
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 |
课程目标4、5 |
|
第二章 生态工程原理 |
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 |
课程目标1、2 |
|
第三章 生态工程规划与评价 |
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 |
课程目标1、2、3、4、5 |
|
第四章 生态工程设计与监理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4、5 |
|
第五章 林业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六章 农业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七章 草地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八章 荒漠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九章 湿地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章 路域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一章 城市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二章 庭院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三章 工业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四章 矿业废弃地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五章 河流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六章 湖泊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
第十七章 海洋生态工程 |
讲授法、案例教学 |
课程目标1、2、3 |
(二)教学安排
序号 |
章节名称 |
教与学内容 |
1 |
第一章 绪论 |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工程学的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2.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 3.理解学习生态工程的意义。 讲授内容: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学科背景;国内外生态工程特征比较;国内外生态工程研究与实践进展。 自学要求:了解生态工程学的发展史;了解生态工程发展前景;了解一些生态工程学专家的代表性成果。 重点:生态工程的概念。 难点: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学时:4 学时 其中讲授:2学时 自学:2学时 |
2 |
第二章 生态工程原理 |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工程的经济学原理。 2.掌握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原理。 3.理解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体现和运用。 讲授内容: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工程学原理。 自学要求:掌握生态位原理和食物链原理;理解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理论;了解整体协调理论。 重点: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工程学原理。 学时:4 学时 其中讲授:2学时 自学:2学时 |
3 |
第三章 生态工程规划与评价 |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工程规划原理。 2.掌握生态工程评价内容和方法。 3.理解进行生态工程规划的意义。 讲授内容:生态工程规划概述;生态工程规划原理;生态工程的评价。 自学要求:理解生态工程规划的内涵;了解生态工程规划的作用;熟悉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文明理论;掌握生态工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重点:生态工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难点:生态工程评价方法。 学时:4 学时 其中讲授:2学时 自学:2学时 |
4 |
第四章 生态工程设计与监理 |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典型的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生态工程设计基本程序。 3.理解生态工程监理内容。 讲授内容:生态工程设计;生态工程的监理;典型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自学要求:熟练掌握生态工程设计基本程序;理解生态工程监理内容;了解一些典型的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生态工程设计基本程序。 难点:生态工程监理内容。 学时:4 学时 其中讲授:2学时 自学:2学时 |
5 |
第五章 林业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历程、林业生态工程典型案例。 2.掌握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方法。 3.理解林业生态工程原理。 讲授内容:林业生态工程概况;林业生态工程原理;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中国林业生态工程概况;林业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森林与生态环境问题,熟悉防护林原理和水土保持学原理,掌握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方法,了解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历程,了解一些典型的林业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方法。 难点:林业生态工程原理和规划设计方法。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4学时 自学:2学时 |
6 |
第六章 农业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类型及模式、一些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3.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讲授内容:农业生态工程概述;农业生态工程的类型及模式;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组装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了解生态农业,熟悉立体农业技术,了解农林牧副渔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了解一些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难点: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和技术。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4学时 自学:2学时 |
7 |
第七章 草地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问题、一些典型的草地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各类草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和技术。 3.理解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重建方法。 讲授内容:草地生态修复工程;草业生态工程技术;草地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问题,熟悉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重建方法,掌握各类草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和技术,了解典型草地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各类草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难点:各类草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和技术。 学时:4 学时 其中讲授:2学时 自学:2学时 |
8 |
第八章 荒漠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典型的荒漠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荒漠生态系统的治理技术。 3.理解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方法。 讲授内容: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方法;荒漠生态工程概况;荒漠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理解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熟悉我国西部荒漠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技术,了解一些典型的荒漠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荒漠生态系统的治理技术。 难点: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方法和治理技术。 学时:4 学时 其中讲授:2学时 自学:2学时 |
9 |
第九章 湿地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养殖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典型的湿地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湿地植物种植模式与种植技术。 3.理解海岸湿地、内陆湿地的特点。 讲授内容: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湿地生态系统的养殖模式;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植与开发模式;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理解海岸湿地、内陆湿地的特点,了解湿地生态旅游模式,了解池塘养殖,熟悉湿地植物种植模式与技术,了解一些典型的湿地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湿地植物种植模式与种植技术。 难点: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湿地植物种植模式。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4学时 自学:2学时 |
10 |
第十章 路域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高速公路生态工程、一些典型的路域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生态道路规划与建设方法。 3.理解路域生态系统特点。 讲授内容:路域生态系统特点;高速公路生态工程;生态道路规划与建设方法;路域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路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熟悉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技术,理解生态道路的内涵,了解一些典型的路域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生态道路规划与建设方法。 难点:路域生态系统特点和生态道路规划与建设方法。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11 |
第十一章 城市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点,以及典型的城市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健康生态恢复工程。 3.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讲授内容:生态城市概论;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健康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生态城市发展历史,熟悉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程序,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了解城市森林生态工程,熟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了解一些典型的城市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 难点: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12 |
第十二章 庭院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特点、庭院类型、典型设计案例。 2.掌握农村庭院生态工程的时空及营养级结构工程。 3.理解我国农村庭院生态工程发展趋势。 讲授内容:我国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特点;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的环境工程;农村庭院生态工程的空间结构工程;农村庭院生态工程的时间节律工程;农村庭院生态工程的食物链结构工程;我国农村庭院生态工程发展展望;庭院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我国庭院类型,熟悉农村庭院生态工程的时空及营养级结构工程,理解我国农村庭院生态工程发展趋势,了解典型的农村庭院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我国农村庭院类型、农村庭院生态工程的时空及营养级结构工程。 难点:农村庭院生态工程的时空及营养级结构工程。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13 |
第十三章 工业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施清洁生产的工作程序、一些典型的工业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生态产业园工程建设。 3.理解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以及生态工业的理论。 讲授内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的理论与实践;生态产业园工程建设;工业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熟悉实施清洁生产的工作程序,理解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理解生态工业的理论,了解一些典型的工业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生态产业园工程建设。 难点:生态工业的理论及生态产业园工程建设。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14 |
第十四章 矿业废弃地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矿业废弃地特点、土地复垦方式、典型的矿业废弃地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矿业废弃地植物种选择技术。 3.理解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基质。 讲授内容:矿业废弃地特点;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基质;矿业废弃地植物种选择;矿业废弃地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方式,熟悉煤炭燃烧废弃物生态恢复基质材料、煤矸石粉碎物生态恢复绿化基质、裸露边坡喷播绿化基质、矿区种植槽基质等的配比技术,掌握矿业废弃地植物种选择技术,了解典型的矿业废弃地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矿业废弃地植物种选择技术。 难点: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方式。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15 |
第十五章 河流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模式、一些典型的河流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河流水质评价和监测的生物学方法。 3.理解河流生态修复理念。 讲授内容:河流生态修复理念;河流生态修复方法与评价;河流水质净化技术;河流生态系统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模式,掌握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掌握河流水质评价和监测的生物学方法,了解典型的河流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难点:河流水质评价和监测的生物学方法。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16 |
第十六章 湖泊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湖泊现状、一些典型的湖泊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湖泊富营养化的修复技术。 3.理解湖泊环境调查方法。 讲授内容:我国湖泊的现状;湖泊生态系统调查方法;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对策;湖泊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了解我国的湖泊现状,理解湖泊环境调查方法,掌握湖泊富营养化的修复技术,了解一些典型的湖泊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的修复技术。 难点:湖泊环境调查方法。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17 |
第十七章 海洋生态工程 |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面临的威胁、一些典型的海洋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2.掌握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 3.理解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特点。 讲授内容: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海洋面临的威胁;海洋生态工程案例。 自学要求:理解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特点,了解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熟悉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熟悉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了解一些典型的海洋生态工程设计案例。 重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 难点: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学时:6 学时 其中讲授:3学时 自学:3学时 |
五、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及能力考核标准
(一)考核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关系
考核内容及占比(%) |
考核评价方式 |
课程目标 |
1.对环境生态问题的认知:5 2.对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的认知:10 |
1.学习笔记 2.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 3.期末考试 |
1 |
1.各类生态系统内物质分析与计算能力:5 2.对各类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环境因子间及生物与环境间联系的认知:10 |
1.学习笔记 2.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 3.期末考试 |
2 |
1.各类生态系统内生态工程现状的分析能力:15 2.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工程的设计能力:35 |
1.学习笔记 2.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 3.案例分析与再设计报告 4.期末考试 |
3 |
1.对生态工程项目对象的认知:5 2.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5 |
1.学习笔记 2.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 3.期末考试 |
4 |
1.对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5 2.对生态工程发展趋势的认知:5 |
1.学习笔记 2.课程总结 3.期末考试 |
5 |
(二)课程成绩构成
成绩评定采用“N+2”模式。“2”代表期末考试和学习笔记,“N”指的是一学期内除“2”之外的考核,“N+2”各项仍是以百分制计。
成绩组成:综合成绩=期末考试(40%)+学习笔记(10%)+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10%)+课程总结(10%)+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再设计(30%)。
(三)能力考核标准
(1)期末考试评分标准:满分100分,评价依据为试卷、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89分为良好,70分—79分为中等,60分—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学习笔记评分标准
优秀(90分以上):学习笔记记录课堂老师所授内容及自学内容很准确、很清晰、很简洁。
良好(80分—89分):学习笔记记录课堂老师所授内容及自学内容准确、清晰、简洁。
中等(70分—79分):学习笔记记录课堂老师所授内容及自学内容较准确、较清晰、较简洁。
合格(60分—69分):学习笔记记录课堂老师所授内容及自学内容基本准确、基本清晰、基本简洁。
不合格(60分以下):学习笔记记录课堂老师所授内容及自学内容不准确、不清晰、不简洁。
(3)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优秀(90分以上):课堂上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课堂提问回答准确,所完成的课后作业质量很高。
良好(80分—89分):课堂提问回答准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所完成的课后作业质量高。
中等(70分—79分):课堂提问回答基本准确,参与课堂讨论,所完成的课后作业质量一般。
合格(60分—69分):课堂提问回答不够准确,能够参与课堂讨论但不够积极,课后作业部分完成。
不合格(60分以下):课堂提问回答不准确,很少参与课堂讨论,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
(4)课程总结评分标准
优秀(90分以上):课程总结的内容很翔实,条理很清晰,对课程有深刻的分析或有很独到的见解。
良好(80分—89分):课程总结的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对课程有深刻的分析或有独到的见解。
中等(70分—79分):课程总结的内容较翔实,条理较清晰,对课程有较深刻的分析或有较独到的见解。
合格(60分—69分):课程总结的内容基本全面,条理基本清晰,对课程有一定的分析或有一定的见解。
不合格(60分以下):课程总结的内容不够全面,条理不够清晰,对课程基本没有有价值的分析或见解。
(5)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再设计评分标准
优秀(90分以上):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再设计报告的质量很高。
良好(80分—89分):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再设计报告质量较高。
中等(70分—79分):基本掌握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再设计报告质量一般。
合格(60分—69分):掌握了大部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再设计报告质量尚可。
不合格(60分以下):掌握了少量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再设计报告质量较差。
六、课程参考书及辅助学习资源
(一)建议使用教材
1. 白晓慧. 生态工程--原理及应用(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
(二)主要参考书
1. 安树青. 湿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2. 杨建英.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3. 丁爱中.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 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年.
4. 金相灿. 湖泊和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年.
5. 沈国英. 海洋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
(三)辅助学习资源
1.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af287aad-122b-1000-841c-144ee02f1e73
七、前序课程教学目标
1.《自然地理学》教学目标: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的性质、特征、类型、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目标: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3.《普通生态学》教学目标: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利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判断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
4.《工程CAD与制图》教学目标:能够应用工程CAD软件进行制图,能够运用工程思维方法,设计或开发实际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八、其他说明
制定人:李彦娇 职称:讲师 制定时间:2019年6月
审订人:程立平 职称:副教授 审订时间:2019年6月
审批人:贺国旭 职称:副教授 审批时间:2019年6月
制定依据:依据2018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执行对象:从2019级学生开始执行。
版权所有 平顶山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