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块基本信息
模块名称:环境检测技能/Environmental Testing Skills
模块编号:10
学时:165学时 其中讲授:84学时 实践:15学时 自学:66学时
学分:5.5学分
归属教研室:环境生态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二、模块简介及教学目标
(一)模块简介
环境检测技能模块共5.5学分,其中环境监测2学分,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3学分,环境检测技能竞赛0.5学分。本模块通过讲授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通过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和环境检测技能竞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就环境检测进行试验设计,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二)模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环境标准;掌握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掌握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方法;掌握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基本标准检测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2:熟悉环境监测、检测工作标准及流程;能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检测仪器;熟悉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能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具备解决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3: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提高协作、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的素养。
(三)模块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模块教学目标 |
模块支撑的毕业要求条目 |
模块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
支撑本模块的子模块(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1 |
2.工程知识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7.工程与社会 |
2.3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进行表达与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
1.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2.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
2.4较好地掌握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用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
|||
4.2能够针对农牧、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设计、开发和选择适用于该过程所涉及的污染物分离、处理、排放等设备或工艺流程,正确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降低环境危害,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
|||
4.3能够在污染物防治的系统、设备或工艺流程设计中,运用先进生产、控制、分析检测等技术,体现创新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
|||
7.1了解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相关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
|||
7.3能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制定工程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整体考虑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民众、法律、文化的影响。 |
|||
教学目标2 |
3.问题分析 5.研究 6.使用现代工具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3.2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物质分析与计算能力,研究生物间、环境因子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联系及协同演变机理。 |
1.环境监测 2.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3.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
5.1能够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物的产生、降解和排放过程中系统、设备或工艺进行实验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
|||
5.3能够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物检测试验进行设备安装、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
6.1熟悉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相关工程计算软件、工程设计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能够恰当地选择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 |
|||
8.1了解污染物防治过程中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
|||
教学目标3 |
10.个人和团队 13.终身学习 |
10.2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发挥作用。 |
1.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2.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
13.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三、模块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
模块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1 |
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预处理、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方法;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基本标准检测方法;水、气、土地的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
2 |
熟悉环境监测、检测工作标准及流程,能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检测仪器;熟悉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能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出具合格监测、检测报告。 |
3 |
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训练。 |
四、子模块(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环境监测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生物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讲授,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60 学分:2
(二)环境检测实验与仪器分析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环境检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等内容;通过实验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90 学分:3
(三)环境检测技能竞赛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通过对水、气、声、固体废物等监测技术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考核,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提升作用,培养促进环境监测与治理人才。满足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15 学分:0.5
五、模块考核评价
(一)模块考核评价组成
教学内容及占比(%) |
考核评价方式 |
模块教学目标 |
监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预处理、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10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方法:10 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基本标准检测方法:30 水、气、土地的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10 |
1.课堂测试 2.线上测试、讨论 3.作业 4.期末考试 |
1 |
熟悉环境监测、检测工作标准及流程,能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检测仪器:10 熟悉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10 能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能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出具合格监测、检测报告:10 |
1.课堂讨论 2.线上测试、讨论 3.作业、实验报告 4.期末考试 |
2 |
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5 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训练:5 |
1.课堂表现 2.课堂讨论 3.期末考试 |
3 |
(二)达成度评价标准
优良(100%-80%):
1.熟练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关键;熟练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
2.熟练掌握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具备解决实际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监测对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及格(79%-60%):
1.基本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关键;基本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
2.基本掌握水、气、固中典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正确地运用术语进行科学表达评价实验结果;具备解决实际环境检测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基本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监测对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六、模块学习资源
1.中国环境标准网http://www.es.org.cn/
2.中国环境监测站http://www.cnemc.cn
七、说明
制定人:陈明辉 职称:讲师 制定时间:2019年6月
审订人:程立平 职称:副教授 审订时间:2019年6月
审批人:贺国旭 职称:副教授 审批时间:2019年6月
制定依据:依据2018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执行对象:从2019级学生开始执行。
版权所有 平顶山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