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库
 

《生态学基础》模块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21-06-24 浏览次数:

《生态学基础》模块教学大纲

一、模块基本信息

模块名称:生态学基础/Foundation of Ecology

模块编号:09

学时:210  其中讲授:112学时  实践:10学时  自学:98学时  

学分:7学分

归属教研室:环境生态工程教研室

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

二、模块简介及教学目标

(一)模块简介

生态学基础模块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共7学分,其中普通生物学3学分,普通生态学4学分。学生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和普通生态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扎实、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与技术,能够正确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提出绿色、可持续的有效解决方案或对策,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模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系统、全面地掌握生物学、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综合运用生态学基础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能够运用调查统计方法或构建数学模型方法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度剖析。【毕业要求3 问题分析】

教学目标2熟练掌握生物学、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其研究方法与手段,能够准确把握其科学前沿动态,能够针对生物学或生态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备敏锐、严谨的科研能力。【毕业要求5 研究】

教学目标3系统地掌握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深刻理解生态现象本质,准确把握生态过程,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正确评价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影响。【毕业要求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4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学科发展趋势,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科前沿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毕业要求13 终身学习】

(三)模块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模块教学目标

模块支撑的毕业要求条目

模块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本模块的子模块(课程)名称

教学目标1

3.问题分析

3.2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物质分析与计算能力,研究生物间、环境因子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联系及协同演变机理。

1.普通生物学

2.普通生态学

教学目标2

5.研究

5.2能够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基础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1.普通生物学

2.普通生态学

教学目标3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2具有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树立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生态工程实践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普通生态学

教学目标4

13.终身学习

13.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普通生物学

三、模块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

模块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2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植物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环境与生态。生态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机体与环境;种内与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人口与资源问题,生态农业。

3

生态学基础知识:有机体与环境,种内与种间关系,生态系统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人口与资源,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4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遗传与变异,环境与生态。

四、子模块(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普通生物学

教学目标:掌握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掌握生命结构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不同的层次研究生命现象,树立进化的、辩证的自然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和训练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学时:90     学分:3

(二)普通生态学

教学目标:系统地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以生态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应用生态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技能。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学时:120     学分:5  

五、模块考核评价

(一)模块考核评价组成

教学内容及占比(%

考核评价方式

模块教学目标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环境、生态因子的概念和分类,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2

生态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机体与环境,种内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人口与资源问题:13

1.线上线下测试

2.线上线下作业、讨论

3.实验与实践

4.期末考试

1

生物工程知识: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现代生物学技术:10

生态工程知识:有机体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10

1.线上线下测试

2.线上线下作业、讨论

3.实验实践技能

4.期末考试

2

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结构与生物学规律,生物与环境:15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个体生态学:15

1.线上线下测试、讨论

2.作业与竞赛

3.实验实践技能

4.期末考试

3

现代生物学技术:15

现代生态学:10

1.线上线下测试、讨论

2.作业、设计作品

3.期末考试

4

(二)达成度评价标准

1.子模块权重设置

普通生态学50%,普通生物学50%

2.模块达成度计算方法

D=(ST/R1×50%+SW/R2×50%

其中D为模块达成度;ST为子模块1(普通生态学)的考核成绩某分数段的人数;SW为子模块2(普通生物学)的考核成绩某分数段的人数;R1R2分别为参加子模块1、子模块2考核的人数。

3.评价标准

D分为优秀(D1)、良好(D2)、中等(D3)、及格(D4)和不及格(D5)五个等级。

D1=(ST1/R1×50%+SW1/R2×50%

D2=(ST2/R1×50%+SW2/R2×50%

D3=(ST3/R1×50%+SW3/R2×50%

D4=(ST4/R1×50%+SW4/R2×50%

D5=(ST5/R1×50%+SW5/R2×50%

其中,ST1SW1≥90分的人数,ST2SW2[80-90)分的人数,ST3SW3[70-80)分的人数,ST4SW4[60-70)分的人数,ST5SW5为<60分的人数。

优秀(D1100-90%

了解并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并掌握行业标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生态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具备一定的工程知识和工程思维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思维通过建模和计算等分析、判断实际生态和生物学问题,并能成功设计、开发或提出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实际生物学、生态学问题展开有序的、可行的科学研究,能正确、合理地解释研究中的现象和成果;具有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

良好(D280-90%),

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行业标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生态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具备一定的工程知识和工程思维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思维,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分析、判断实际生态和生物学问题,并能设计、开发或提出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实际生物学、生态学问题展开基础实验,具有团结协作、善于沟通的团队精神。

中等(D370-80%

了解生命的意义,基本掌握行业标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掌握生态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有一定的工程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专业和工程知识,借助数学手段分析、判断实际生态和生物学问题,并能设计、开发或提出解决方案,但存在一定的缺陷;能够针对实际生物学、生态学问题展开基础实验,并能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及格(D460-70%

了解生命的意义,基本掌握行业标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掌握生态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生态、生物领域的问题,能够采用建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分析、判断实际生态和生物学问题,并能设计、开发或提出解决方案,但存在明显的缺陷;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不及格(D5,<60分)

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行业标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但不全面;基本掌握生态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但不能正确运用专业知识表达、分析和判断生态、生物领域的问题;能针对实际生态和生物学问题,设计、开发或提出解决方案,但存在明显的缺陷;团队意识较弱。

六、模块学习资源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

2.国家颁布的有关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的法律、条例。

3.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96386584.html

4.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201896438.html

七、说明

制定人:张志录    职称:高级讲师  制定时间:20196

审订人:程立平    职称:副教授    审订时间:20196

审批人:贺国旭    职称:副教授    审批时间:20196

制定依据:依据2018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执行对象:从2019级学生开始执行。


版权所有  平顶山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